淡竹

别名:红淡竹、花秆淡竹、麻壳淡竹(浙江)、洛宁淡竹(河南)、青竹(山西)、小青竹(山东)

学名:Phyllostachys glauca McClure

科名:禾本科(Gramineae),竹亚科(Bambusoideae)

区域:华北平原地区 (淮河以北)、山东半岛地区、华中山区(秦巴山地友淮阳山地)、南方山地(南岭以北、四川盆地以东)

标签:干旱


        淡竹是我国广泛分布、普遍栽培的中型散生竹种之一。竹秆通直,材质优良,钿性强, 用途多,可供劈篾编织各种农具、用具、帘席等,整秆可用作农具柄、工具柄、橡篱、晒 竿、帐竿、瓜棚、菜架等。笋味鲜美,供食用。
        淡竹成材早,产量髙,出笋成竹后2 - 3年,即可砍伐利用。著名的河南洛宁县兴华淡竹 丰产林,平均每亩蓄积量18,000多公斤,年生长量2150公斤。扩大淡竹生产,有利于社 会主义的工农业生产。

形态特征

        淡竹的地下茎为单轴型,有横走地下的竹鞭。竹秆散生直立,髙4一15米,径2 - 7厘米;中部节间长30 - 45厘米。新秆被白粉(节下较厚)而呈蓝绿色,无毛,老秆绿色或灰黄绿色, 和环和箨环均隆起。笋期4一5月,秆箨淡红褐色或淡绿褐色,有多数紫色脉纹,无毛,被紫 揭色斑点;无箨耳和肩毛,箨舌紫色或紫褐色,先端平截,微有波状缺齿或短纤毛,箨叶带 状披针形,绿色,也有多数紫色脉纹。每小枝2 - 3叶,叶鞘初有叶耳,微具肩毛,后渐脱 落;叶舌紫色或紫褐色;叶片披针形,长8 - 16厘米,宽1.2 - 2.4厘米,花期4 - 6月,穗 狀花序,生于小枝下部或顶端。

分布

无相关信息

生物特征

无相关信息

生长与发展

        淡竹分布在长江、黄河中下游各地,而以江苏、山东、河南、陕西等省较多,有大面 积的成片竹林,也有零星生长在房前屋后,沟边路旁。淡竹的适应性强,低山、丘陵、平 地、河漫滩都能生长,能耐一定程度的干燥瘠薄和暂时的流水漫渍,?在一 18°C左右的低温条 件下和轻度的盐碱土壤上,也能正常生长,是“四旁”绿化、“南竹北移”的优良竹种之一。近 年来,苏北沿海地区淡竹造林,取得显著成绩;淡竹北移引种已跨过渤海,在北纬40°以上的辽宁营口、盖县等地“安家落户”。
        淡竹的无性繁殖能力也强。竹鞭的鞭梢生长,春季开始,夏季最旺,9一 10月后逐渐停 止。淡竹的鞭上侧芽,冬末春初开始萌动,4月中旬至5月上旬成笋出土,经历30天左右 的拔节生长,抽枝发叶,便成新竹。淡竹出笋量大,败退也多,退笋率可达40 - 60%。新竹 长成后,再经2 - 3年的生长,竹軒便老化成熟。淡竹每年换叶发笋,没有显明的大小年。 淡竹经常零星开花,很少成片发生,花期较长,授粉率极低,很少结实产籽。

造林技术

        (一)选地整地
        淡竹对地形土壤的要求不严格,只要是坡度缓斜、土层较厚的地方,都可以造林,而以 疏松、肥沃、湿润的酸性至中性壤土上生长良好。在淡竹分布和引种的偏北地区,雨量少而 集中,旱期较长,选择造林地时,尤应注意水源和地形,以便引水浇灌。
        根据地形土壤条件和劳力情况,在造林前可进行全垦、穴垦或带垦,以利于提高造林成 活率。穴垦的位置和带垦的宽度按造林密度来确定。结合整地,施足基肥,促进抽鞭发笋, 提早成林成材。
        (二)移竹造林
        淡竹造林主要用母竹栽植,除冰冻天气外,从秋后至初春都可进行。北方地区冬季严寒 而干燥,春季造林效果好些。
        淡竹母竹应选1一2年分枝较低、生长良好、无病虫害的竹株为宜。偏北地区,春季干 燥,以抗性较强的2年生竹株做母竹。一般林缘竹或疏林竹的竹鞭健壮、根系发达,造林 成活率髙。在幼林成林过程中,充分利用过密成丛的健壮小竹株,挖出造林,或补植在林中= 隙地,可以降低成本,扩大种源,提高成活率。实践证明,只要选挖得当,挖后施肥填土, 可以促进幼林的生长发展。
        根据竹株大小,单株或2 - 3株为一丛,连兜挖起,留来鞭去鞭各长20 - 30厘米,带土 10 - 15公斤,留枝4一5盘,削去梢部。就近栽楦,不必包扎;远途运输,应连根带土包好 扎紧,以防失水干燥。
        在整好的造林地上,按每亩40 - 60株(或丛)的造林密度,挖长、宽各50 - 60厘米、深 30 - 40厘米的穴塘。根据母竹兜的形状大小,栽竹前适当修整塘壁,垫土塘底,然后放人 母竹,鞭根要自然舒展,竹秆不必直立成行。先用表土塞紧四周,再分层回土踏实,使鞭根 与土壤密接,浇足定根水,盖上一层松土。
        (三)育苗造林
        近年来,各地使用淡竹的幼壮龄竹鞭或竹秆,先育苗,再造林,取得显著成效。河南南 阳县园林场用淡竹鞭育苗,“一年见苗,二年出圃”,每亩产苗500多丛,可造林10亩。他 们在春初解冻后把林中露出的壮龄浮鞭、挖取母竹或垦复竹林留下的竹鞭,只要鞭色鲜黄, 芽壮根多,都可以用来育苗,挖时要多带宿土,少伤芽根,截成40 - 50厘米长的鞭段。起 鞭后,如不能及时埋植,可用湿沙埋盖,防止干燥,影响成活。外地采集竹鞭,要用湿草包 扎运输。在苗床上,按30 - 40厘米的行距,开沟埋鞭,芽向两側,覆土 10厘米左右,浇 水,盖草。埋鞭后,要经常除草松土,注意抗旱排涝,“谷雨”前后(4月下旬),开始出笋长苗, 适当施肥,当年竹苗高达1米左右,次年春季即可出圃造林,这种方法对于扩大竹苗来源, 降低造林成本,大有好处。
        (四)疣宵管理
        淡竹生长快、伐期短,必须加强抚育管理,才能保证竹林的持续丰产。
        1.施肥培土淡竹施肥,不拘肥种,但为了更好地改良土壤的理化性质,应以有机肥 为主,数量不限,多施为宜。施用化肥,每亩不超过25公斤。
        新栽竹林,头二年内最好间作,以耕代抚,对农作的中耕施肥,可以促进竹鞭生长。在 鞭梢伸展方向,开沟埋肥,诱鞭外窜,可以加速满园成林。
        旺盛生长的淡竹林,每隔3 - 5年应进行一次施肥压土。根据肥源和劳力条件,在夏季 把青草、幼嫩的树枝树叶、堆肥、厩肥或饼肥等,均匀施放林地上,再盖土 10 - 15厘米厚。 在淡竹栽培的北方地区,冬初施肥盖土,有利于防冻护鞭。河南的经验,把竹林地划分为三 区,每年冬季埋肥培土一区,三年一遍,循环进行,效果良好。
        衰老残败的竹林,老鞭竹兜充塞土中,影响新鞭生长和萌笋长竹,通过深翻、施肥、培 土,可以复壮更新。根据地形情况,把竹林区划为2 - 3米宽的若干条带,秋后伐竹时,隔 条抽带,将带上的竹株全部砍掉,深翻25 - 30厘米,清除竹鞭竹兜,树桩石块,扒开表层 土壤,施下草秸、土杂肥、厩肥或饼肥,有条件的可拌入少量化肥,再行覆土,第2年竹鞭 即从两侧回窜过来,第3年发笋长林。在第3年秋后又以同样方式垦复余下条带,约需5年 时间,即可把衰老残林全部改造过来,成为生长旺盛的复壮新林。
        2.护笋养竹出笋期间要有专人巡视护笋,禁止人畜入林,淡竹出笋量大而集中,长 势好的竹林,每亩都在1,000支以上,但退笋率也高,虫退的比重大,约占退笋的三分之 二,要及时防治(可参照毛竹的笋期害虫防治),根据河南洛宁县兴华淡竹园的经验,每年 出笋前喷洒一次6%可湿性六六六,每亩2.5 - 3公斤,可以提髙成竹率30 - 40%。在竹笋 出土的盛期以后,要进行检査,遇有退笋,及时挖掘,并去掉一部分小的、弱的、密的竹 笋,每亩留养健壮竹笋500 - 600支,使之分布均勻,提髙竹株质量和整齐度。
        3.灌溉排涝淡竹常绿根浅,蒸腾快,需水量大。在淡竹分布的偏南地区,雨量充沛, 土壤水湿条件好,竹林不需灌溉;而在偏北地区,雨量少而集中,旱期较长,必须灌溉以补 给土壤水分之不足。山东、河北、河南、山西、陕西等省的淡竹林,一般都在水源方便的地 方,“山上清泉山下渠,村村竹树自扶疏”,并把浇水灌溉作为竹林培育的主要措施之一,除 冬季寒冻时间外,其余季节都要浇水,每年多达十次以上。浇水要掌提“头水早、末水饱、中间巧”的原则,看天、看地、看竹,适时适量,春天要早浇迎春水,出笋后要浇拔节水,夏 季要浇行鞭水,“立冬”前后要大水漫灌,渗透土壤下层,起着保温防冻作用,生长期中应随 灌随排,不让积水滞留,防止泥浆淤地,浇水后还应锄松表土,减少地面蒸发。雨后林地积 水,也应及时排除。
        4.合理砍伐同毛竹一样,淡竹林砍伐,既是利用,又是抚育,二者必须兼顾,实行 合理择伐。
        1 - 3年的淡竹正值幼壮龄阶段,竹株生理代谢正旺,竹鞭抽鞭发笋力强,是竹林更新 发展的基础,不能砍伐,3年生以上的竹株,逐渐老化成熟,所连的竹鞭也逐渐衰退,失去 发笋力。长期以来的淡竹生产实践证明,合理砍伐要“留三去四”,即3年生以下的竹株,除 病竹、虫竹、弱小竹、畸形竹外,应尽量保留,3年生以上的竹株,除小部分林缘竹,空膛 竹外,则应尽量砍伐。
        生长良好的淡竹林,砍伐量约为当年新竹留养量的70 - 90%,伐后竹林仍有1000株 左右,郁闭度为0.7 - 0.8,并使保留竹株均匀分布,不让林内有大块“太阳地”。残败竹林 和新兴幼林,应以少量的抚育性砍伐为主。
        从秋末到初春是伐竹的好季节。根据竹林长势和新竹留养情况确定砍伐量,再按砍小留 大、砍老留新、砍密留稀、砍低留髙的“四砍四留”原则,选定应伐竹株,涂上记号,一次砍 完。伐竹要齐地砍断,随即用砍刀劈破竹桩,促其腐烂分解。

木材性质及林产品利用

无相关信息

更新

无相关信息

主要虫害防治

        淡竹的主要病害有丛枝病(又称雀巢病、扫帚病)〔Balansia take (Miyake) Hara〕、 竹轩镑病〔Stereostratum corticioides (Berk, et Br.) Magn.〕、竹煤污病(Meliolafurcata Lev.)等。丛枝病和竹秆锈病多半发生在老龄竹株上。加强抚育管理,清除病竹,合 理砍伐,使竹林通风透光,改善卫生环境,增强竹株抗病力,从而减少竹病的发生和蔓延。 竹病发生后要积极采用药剂防治,竹秆镑病可于6月和10月间用0.5 - 1度(波美)石硫合 剂或敌镑钠100 - 150倍液喷秆或涂秆。竹煤污病可用0.2 - 0.3度的石硫合剂喷雾,对介壳 虫的若虫也有防治作用。
        淡竹笋期害虫主要有笋夜蛾、笋泉蝇(地蛆)等,淡竹的食叶害虫主要有竹螟、竹蝗、 竹青虫、竹斑蛾、介壳虫等,为害情况和防治方法见毛竹虫害部分。

经济价值

无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