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树

别名:

学名:Camellia sinensis (L.) 0_ Ktze.

科名:茶科(Theaceae)

区域:南方山地(南岭以北、四川盆地以东)、四川盆地、云贵高原地区

标签:湿润


        茶叶是国内外人民普遍爱好的日常饮料,是我国边疆人民的生活必需品,也是我国传统 的出口商品,自古以来驰名中外。
        中国茶叶历来在国际市场上享有很高的声誉,现已运销世界上八十多个国家和地区。 种茶,在我国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解放后,茶叶生产更加发展,特别是毛主席1958年 视察安徽省舒茶人民公社时,发出了以后山坡上要多多开辟茶园”的伟大号召以来,全国各 地建设了一批茶叶生产基地,创造了一批大面积丰产和小面积髙额丰产茶园。山东和西藏等 地也都引种了茶树,生长较好。

形态特征

        常绿灌木或小乔木,栽培茶树多为灌木型,高达1一3米;在西南及华南地区多栽培 乔木型茶树。幼枝有细柔毛。叶卵状椭圆形、卵状披针形或椭圆形,长3 - 25厘米,侧脉 5 - 15对,质地较薄,叶脉明显,叶缘有细锯齿。花期10月,花白色,1 一4朵生于叶腋,萼 片5,圆形,花瓣5 - 7。蒴果圆球形,基部有宿存花萼,果皮较薄,果柄长约5毫米,弯曲; 种子近球形,径1 - 1.6厘米,棕褐色。

分布

        我国茶区辽阔,品种丰富,茶类众多。至今,我国茶区南自海南岛,北至山东蓬莱,西 自西藏林芝,东至台湾省。遍及浙江、湖南、台湾、安徽、四川、云南、福建、湖北、广东、 江西、广西、贵州、江苏、陕西、河南、山东、甘肃、西藏等十八个省(区)。其中浙江、湖 南、台湾、安徽、四川等省为重点产茶区。
        茶树的垂直分布大部分在红壤丘陵地带,而分布在高山的不多。在热带,由于光照过强, 温度高,为了生产好茶,往往建立海拔1,000米以上的茶园。但就亚热带来说,髙山茶园为 数很小,多数茶园都建立在海拔300 - 600米之间。

生物特征

        茶M为亚热带树种,喜温暖湿润,适宜栽培的地区年平均气温为15 - 25°C之间,灌木类 型的茶树一般能耐一6 - ( - 18)°C的低温。但在有雪覆盖的条件下,短时间气温达一 30°C尚 能过冬。绝对最髙温度是45°C,但一般在35°C左右,生长便会受到抑制,叶片出现灼伤。年 有效积温(10W以上)在3,500°C以上,便可栽茶。有效积温越多,生长期越长,产量亦越髙。 要求年降雨量约在1,000 - 2,000毫米之间。茶树虽能耐阴,但要获得茶叶的优质丰产,须在 全光下培育。喜酸性红壤,红黄壤,黄壤,PH4.0 - 6.5为适宜,最适土壤pH为5 - 6之间。近 中性或碱性土不能栽植。土层须深厚,一般要求在70厘米以上,保水力强。土壤积水不利 于茶树生长。怕旱、怕涝、怕寒、怕石灰质、更怕碱。喜高山环境,也宜丘陵平地。但不宜 选用冬季西北风强的高山,以免遭受冻害。
        茶树根系很发达,如土层深厚,主根可伸入3 - 4米,一般栽培的茶树,浅的仅50 - 70 厘米,深的可达100 - 150厘米以上。秋季9一11月,根系生长最旺,为一年中的最尚峰;
        12月至次年2月,生长最缓慢;3 - 4月,生长又逐渐增强,以后又减慢,6 - 7月又增强,各 地气候不同,髙峰期有前后之差。它的发育周期,与地上部新梢的生长有相互交替现象。
        茶芽生长的最低日平均气温为l0°C,以后随温度的升高而生长增快,日平均15 - 20°G 时,生长较旺,茶叶产量和品质都好, 20 - 30°C生长旺盛,但芽叶较易粗老;当日平均气温 低于l0°C时,茶芽生长停滞,进入休眠。
        越冬芽在春季萌发后逐渐伸长,叶片开展,形成新梢,至出现驻芽,这是第一次生长。 如果不加采摘,它经过短期休止后,就进入第二次生长。这时顶芽继续向上伸长,形成第二 轮新梢;经过采摘的,则再由腋芽萌发为新梢。不采摘的自然生长茶树,毎年只发2 - 4轮 新梢,经过采摘的,每年可发3 - 5轮,我国南方茶树多的达7 - 8轮新梢。轮次多少,主要 受采摘技术、气候条件和农业技术措施的影响。我国一般茶区新梢生育4一5月为最旺盛,其 次7 - 9月。茶芽每次萌发所要求的条件不同,一般春芽多要求适宜的温度,而以后的萌发 则是在一定的温度基础上,受树体内部营养状况和水分的影响较大。
        叶片寿命,据测定各品种平均为325天左右,最长为362天,最短为296天。一般春梢 上的叶片寿命较长,夏、秋梢上的叶片寿命较短。
        茶树为多年生叶用树种,寿命少则几十年,多至上百年。在良好的管理下,一般第3 - 4 年就可轻采。5年就有相当髙的产量,高产年限能维持20 - 30年以上。
        茶树在进入开花结实后,每年都有生殖生长的过程。由花芽分化到种子成熟,约需500 多天。花果相会的现象,也是茶树的一种特性。在我国大部分茶区的气候条件下,从6月中 下旬开始一直到11月止,能不断地进行花芽分化,9至12月为开花期,而集中在10月中旬 到11月中旬,借助昆虫异花授粉。果实到翌年10月下旬成熟。
        目前我国茶树的分布,因地理环境的不同,温度四季差异甚大。在热带的茶区(如海南岛 等)。茶树终年都可形成正常芽叶,仅因降雨多少,生长有快慢,在生产实践上没有所谓“开 采”与“封园”的概念,在其他茶区,有因季节气温高低,或降雨多少,形成休眠现象。如山 东茶区休眠期长达7个月之久,一般茶区4 - 5个月。
        茶树更新复状能力很强,每当它衰老、受自然灾害侵害和人为修剪,它能从根颈处的潜 伏芽或枝条上腋芽和不定芽处发出新的枝条。重新构成新的树冠,恢复其生产力。

生长与发展

        茶树在整个一生中,树体本身要发生一系列的变化。根据生育的进程,可分为种子、幼 苗、幼年、青年、状年、衰老六个生长期。
        种子期从配偶子形成开始到种子萌发前所经过阶段,约需一年半时间。
        幼苗期从种子萌发出土,到幼苗第一次生长休止为止,约4一5个月时间。茶籽人土后, 在适宜条件下,种子吸水膨胀而破壳,首先长出幼根,向深处伸展,随后露出幼芽,长出土 面,展开幼叶,至顶芽休止。这阶段茶苗的营养供应,未出土前主要靠子叶内的贮藏养料, 出土后转入双重营养,一面继续利用子叶贮藏养料,一面靠幼根吸收土壤中的养料,同时也 靠叶子进行光合作用。
        幼年期幼苗经第一次顶芽休止后,约经一个月左右。顶芽继续向上生长,展叶,称第 二次生长,从第二次生长起,至第一次开花结实止,为幼年期,约两年左右。此时子叶营养 已耗尽,完全靠根系吸收和叶子的光合作用,营养生长特别旺盛,尤其根系生长迅速,为明显 的直根系类型,而地上部枝叶生长和根系生长相互交替进行。整个幼年阶段主干明显,向上 伸长迅速,叶面积增长很快,且开始有1 - 2层分枝。
        青年期茶树从第一次开花结实,到树冠在人为控制下,达到一定高幅度,并基本定型 止,为青年期,约经3 - 5年。分枝层次迅速增多,形成广阔采摘面,下部主根除继续向深 处伸展外,侧根大量分布行间。营养生长超过生殖生长。
        壮年期树冠基本定型,分枝层次保持乎稳,采摘面枝条渐趋密集变细,产量逐年增长, 是茶树旺采时期。如培育、采养合理,这一时期一般能持续20 - 30年。嗣后,茶蓬面上“鸡 爪枝”逐渐増多,芽叶细小,树势衰退,此时应采用人工更新措施(重修剪或台刈)达到再次 复壮,仍能维持高产稳产。
        衰老期经多次复壮,更新能力减退,直至植株死亡,是衰老阶段。至此,茶树的经济 年龄已经完结,生产上应有计划进行换种改植。

栽培技术

        湿地资源

木材性质及林产品利用

无相关信息

更新

无相关信息

主要虫害防治

        茶树病虫对茶叶生产的为害很大。病虫种类很多,目前在全国已发现400佘种。在与病 虫害作斗争中,要提倡以栽培技术、人工、物理、生物、化学防治相结合的综合防治技术, 积极保护和利用天敌。茶叶是叶用饮料,要强调安全合理使用农药,在茶园中要禁止使用髙 残毒农药(滴滴涕、六六六、有机汞农药)和剧毒农药(一〇五九、一六〇五),推广低残毒、 低毒、高效的农药品种。喷后要根据安全间隔摘茶。
        1.茶云纹叶枯病(colletotrichun cameIliae Mas.):是茶园中最常见的叶部病害。. 在全国各产茶省均有发生,但以湖南、四川、贵州、广东等省发生较重。主要为害老叶,枝 和果上也可发病。病斑先在叶尖或叶缘发生,褐色,形似云纹状。8 - 9月上旬为发病盛期。 发病严重时可使茶园成片呈枯褐色。叶片早期脱落。
        防治方法(1)发病严重地区,及时清除田间枯枝落叶,以减少病菌数量。加强茶园管
        理,增施肥料,促使茶树健壮抗病。(2)采茶期间可用30 - 50 ppm浓度的放线酮液,600 - 800倍代森锌液或400倍灭菌丹液进行防治。在停采期间可用1:0.5:150波尔多液进行防 治。
        2.茶根结线虫病(Meioidogyne brevicauda Loos):是茶苗和3 - 4年生以下幼龄茶 树的根部病害。发病后根部色泽变深,并形成许多大小不等的瘤状物(虫瘿),大的象蚕豆, 小的象油菜子。病株根系没有须根、成畸形,有时末端反比前端粗。病株地上部发黄,矮 小,生长衰弱。地势高燥、结构疏松的沙质土发生较重。
        防治方法(1)选用无病苗木。(2)选用生荒地播种茶籽或栽植茶苗。(3)已感病茶地 可用80%二溴氯丙烷乳剂,每亩2.5公斤左右。毎公斤药剂加水100 - 150公斤稀释后,灌 入沟或穴中。覆土耙乎。
        3.茶尺蠖(Ectropis obliqua Warren):幼虫咬食叶片,夏秋茶期为害较重。在浙江、 安徽和江苏省部分茶区普遍发生。近年有蔓延趋势。
        杭州地区一年发生六至七代,以蛹在土中越冬。每年4月上、中旬第一代幼虫开始发生, 为害春茶;5月下旬至6月上旬第二代幼虫开始发生,为害夏茶,以后约每隔一月发生一代, 幼虫晴天日间常躲在叶背和丛间阴蔽处。清晨前及黄昏后取食最盛。受惊后吐丝下垂,悬挂 在茶丛上。
        防治方法(1)抓住1 - 2龄(背上未出现倒“八”字形前)幼虫时喷射90%敌百虫、50% 杀螟松、25%亚胺硫磷1,000 - 1,500倍,或80%敌敌畏1,500 - 2,000倍液,或2.5%鱼藤 精300 - 400倍液。(2)在发生严重的地区和年份。冬季可进行人工挖蛹。
        4.茶毛虫(Euproctis pseudoconspersa Strand):幼虫咬食茶树叶片,严重时连芽、 树皮、花和幼果一起吃光。
        在浙江(温州一年三代)、江苏、安徽、贵州、四川等省一年发生二代,江西发生二至三 代,湖南三代、福建三至四代,台湾四至五代。都以卵块在老叶背面越冬。成虫有趋光性。 幼虫6 - 7龄,具群集性,常数十头至百余头聚集在叶背取食。
        防治方法(1)人工摘除卵块,在11月至次年4月进行。(2)药剂防治,应重点抓第 一代防治,一般可在春茶结束后立即进行,可用90%敌百虫、25%亚胺硫磷、50%马拉松、 50%杀螟松1,000 - 2,000倍液或80%敌敌畏2,000 - 3,000倍液,2.5%鱼藤精300 - 500倍 液喷洒。(3)在1一2龄幼虫时进行捕杀。(4)于各代成虫羽化初期。在夜间点灯诱杀。
        5.长白蚧(Lopholeucaspis japonica Cocker.):是华东和中南茶区的主要害虫,若 虫和雌成虫常年附着茶树枝叶上,用针状口器吸取茶树汁液,使树势衰弱,叶片脱落,枝干枯 死,-长白蚧很小,虫体外覆有一层灰白色蜡质介壳,虫体在介壳下面。一年发生三代,第一 代若虫在5月上旬开始发生,盛期5月下旬,第二、三代若虫盛期分别为7月下旬至8月上 旬和9月中旬至10月上旬。
        防治方法(1)采取检疫措施。新区发展茶园时,尽量由不发生长白蚧的地方调运茶
        苗。(2)掌握1 - 2龄若虫期用25%亚胺硫磷、50%马拉松、50%二溴磷800倍液喷射。
        6.小绿叶蝉(Empoasca flavescens Fabr - ):以针状口器刺入嫩梢皮层,吸取汁液,使 受害茶树芽叶萎缩、硬化,叶缘或叶尖枯焦,全年以夏茶受害最大。一年发生九到十二代。
        防治方法抓住冬季成虫越冬停止繁殖到早春开始产卵前这段有利时机(11月至第二年 3月)用50%马拉松、40%乐果、25%亚胺硫磷、50%杀螟松(每公斤药加水1,000公斤)喷 杀。茶季可用40%乐果乳剂3,000倍液喷杀。
        7.茶叶蟥类分布于全国各产茶区,是近年来茶叶生产中的重要害虫。目前发现为害 叶片的瞒类有三种茶叶瘿螨(PhyllocoPtes carinatus Green)、茶橙瘿螨(Acaphylla theae Watt)、茶短须螨(Brevipalpus obovatus Dolih.)。成虫和若虫以针状口器吸取叶 片组织内部的汁液。茶叶瘿螨主要为害老叶,茶橙瘿螨主要为害嫩叶和成叶,茶短须瞒主要 为害成叶。
        三种叶螨一年均可发生十多代。7-10月为盛发期。
        防治方法以80%代森锌可湿性粉剂800倍液(如为65%可湿性粉剂则为600倍)。 80%敌敌畏、40%乐果、50%马拉松1,000倍液喷杀。非采摘茶园和秋茶结束后的茶园可用 50%乙硫磷1,500倍液,或0.3 - 0.5度石硫合剂进行防治。

经济价值

        近代医学和生物化学的研究,进一步阐明了茶叶中各种有效成分的药效和营养价值。如 茶鞣质能帮助消化脂肪,多酚类能增强微血管壁的抵抗力,降低血压,杀菌消炎(茶对痢疾、 慢性肝炎、肾脏炎等疾病均有一定疗效);咖啡碱具有提神醒脑,即有提高大脑皮质中神经 活动机能,通经活络,兴奋中枢神经,同时对肌肉起作用减少疲劳,增强心脏作用,促进血 液循环以及利尿解毒作用,茶叶含有多种维生素(如维生素等),对人体有 良好的生理效应,有利于新陈代谢的进行。并能增强对某些疾病的抵抗能力。近年来通过对 小动物试验和临床试验表明,茶叶中有一些物质对于预防和治疗辐射损伤均有一定的效果, 尤其是对升白细胞和血小板有较明显的疗效。因此,茶叶可望成为抗放射药物之一。茶籽可 榨油,是很好的润滑油,经提炼后可供食用。根可入药,对肝炎、扁桃体炎、心脏病等有疗 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