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石梓

别名:石梓(海南)、个片公(海南东方县)

学名:Gmelina hainanensis Oliv.

科名:马鞭草科(Verbenaceae)

区域:海南岛及南海诸岛地区

标签:湿润


        海南石梓为海南岛的特有树种。木材耐腐,干燥后极少开裂,是一等良材。过去只在天 然林中采伐利用,现在用于人工造林,并已引种到广东其他地区以及广西、江西等省(区)。

形态特征

        半落叶乔木,高20佘米,胸径40 - 50厘米。树皮厚5 - 6毫米,灰褐色,粗糙,纵深 裂,片状剥落,内皮淡黄褐色,有甜味。小枝圆筒形,皮孔明显,叶痕凸起。单叶对生,宽 卵形,长7 - 16厘米,宽4一8厘米,叶上面亮绿色,下面粉绿色,微被短柔毛。花萼白色 至黄红色,为顶生聚伞花序。肉质核果陀螺形,成熟时灰绿色。种子藏于骨质的内种皮里, 通常有1 一4粒。

分布

        主产于海南岛。在热带季雨林中普遍生长,散生于海拔750米以下的山地和丘陵,主要 属砖红壤性土地区,人工幼林分布区的土壤主要属山地砖红壤性红色土和低山、丘陵的砖红 壤性土。
        在雨量丰富的海南岛山地外围的次生季雨林中生长最好,如吊罗山林区边缘的山地以及 尖峰岭和黎母岭等山腰地带,常有小块群状分布。喜温暖、风小的环境。
        解放以来北移试种于南宁、夏石(北纬22°03‘、合浦、广州、湛江及赣州一带,生长一 般尚好,干形比在海南的较为通直。

生物特征

        幼龄时干形稍弯曲。在天然林中枝下髙可达6 - 7米,但目前人工幼林一般分杈较低,都 在3米左右开始分杈。引种于华南地区的,干形普遍较为通直。喜光,树冠广伞形,侧枝伸展,幼苗期也不耐荫,故在密林中较为少见,仅有一些上层优势木,而在疏林间隙地、林 缘外围有较多的分布。
        在阳光充足、土层深厚、肥沃湿润的沙质壤土和粗沙砾土以及缓坡的立地条件下生长良 好。人工栽培于丘陵台地也生长正常。
        萌芽力强,经多次砍伐仍能萌生成材。
        江西赣州5年生幼树在1969年1月出现一6°C低温时冻枯至基部,但春暖后又重新萌芽. 5年生平均树高4米,胸径4.4厘米,能开花结果。2年生的大苗经历过一3 - ( - 4)°C的短 暂低温,25天霜冻,3天降雪,1天结冰,没有寒害。
        天然生的林木生长较快,如在吊罗山林区疏林中27年生树高12.6米,胸径17.2厘米。 一般在初期由于光照等条件不足,生长较慢,但5年生以后生长加快,直径的连年生长量达 到1厘米以上。
        人工栽培的幼林生长迅速。如尖峰岭大凯林场用低切干造林(株行距2X2米),13年生平均树高10.8米,胸径13厘米。树干解析表明,连年生长量树髙最大达2.0米,直径最 大达2.9厘米,但都在5 - 6年以后逐渐下降,显然是由于第4年幼林郁闭后,密度过大,又 没有及时抚育间伐所致。又如广东热林所1966年低切干定植的幼林,头一年生长较慢,树 高仅0.8米,第2 - 3年的髙生长十分迅速,达到2.1 - 2.4米,第4一5年还达到1.0米的 生长量。同样由于郁闭后没及时间伐,致使林分生长极度下降(仅50 - 70厘米),10年生平 均髙8.6米,胸径9.5厘米。
        引种栽培于广州10年生树高8米,胸径24.2厘米。广西合浦13年生树髙9.3米,胸 '径11.4厘米,优势木高11米,胸径15.8厘米,已开花结实。一般人工栽培的海南石梓在 -5 - 6年生后开花结果。

生长与发展

无相关信息

造林技术

        (一)采种
        宜选择生长健壮、干形较通直的作为采种母树。果期极不一致,延续时间较长,一般从 5月开始至10月,甚至有些到第2年2月份还有果熟,但7 - 8月为大量果熟期。果熟后落地(熟时为灰绿色),采种多在地下捡拾果实。结实有大小年之分。
        果实采回后,放进瓦缸内沤2 - 3天,至果肉腐烂,再行揉搓,然后放在竹箩内用水漂 去果肉,即浮净种。出种率约10%,纯度75 - 90%,每公斤种子2,100 - 2,600粒,种子含水率15%左右,场圃发芽率50 - 60%。阴干后的种子,用竹箩或瓦缸盛装,放在通风阴凉 :处贮藏备用,一般贮藏半年左右不会丧失发芽力。
        (二)育苗
        在海南宜在7 - 8月进行,不仅使苗木粗生长有足够的时间,同时又能随采随播,种子 新鲜,发芽整齐。在华南地区因幼苗期有寒害,最好在3 - 4月份气温回升后播种为宜。一般多用撒播。
        种核骨质,难于发芽,若不经处理,播后要30天左右才能发芽,延续时间又长,从 开始发芽起历时18天发芽率仅有28%。种子处理多用变温法,即选择连续晴天,上午晒种 到中午气温髙时,将种子倒入冷水中浸泡,第2天上午又捞出晒种,中午又倒入冷水中浸,这样反复4一5天,就可播种。播后约12天开始发芽。在华南地区3 - 4月份播种时气温还 较低,催芽需用2倍于种子的石灰浆沤种,每天搅拌一、二次,5 - 6天后洗净播种,播后 约20天可以发芽。一粒种实可出1一2棵小苗(少有3 - 4棵),成苗率一般能达到80%左 右。
        圃地土壤以沙壤为好,如土质较粘重,应混入一些细沙。播后用沙土掺少量火烧土覆盖, 能增加日温差变幅,促进种子发芽。播后床面外缘应撒六六六粉,以防蚂蚁取食种子。
        播种后种子分早、中、晚三个时期发芽。一般用芽苗移植,最好选用中期发芽的,这种芽苗子叶肥大,无卷曲现象,色泽绿色,苗径粗壮。在真叶开始抽出但未展开时进行移植, 分床株行距25 x25厘米。当苗木高达20厘米时就可追施尿水肥。苗期的管理措施与海南其 他的树种相似。
        海南石梓也可以插条繁殖。即用1一2年生的实生苗主干木质化部分,截取成12 - 15厘 米长(要有3个隐芽),按20x25或25 x25厘米的株行距进行开沟扦插,插后要搭低荫棚或 插芒萁,早晚淋足水分。扦插后约15天地上部分开始萌芽(此时应将初生叶适当摘除),地. 下部分切口开始出现愈伤组织,约经30 - 40天长出新根,90天后形成发达的根系。一般成 苗率约为35 - 40%,经过8 - 9个月培育的扦插苗与实生苗的造林成活率及幼林生长并无明 显的差异。
        (三)造林
        海南石梓对立地条件的要求不甚严格。海南岛在海拔750米以下的山地以及外围丘陵、 台地,排水良好、水肥条件中等的立地均可造林。
        造林前3 - 4个月应砍杂、炼山、挖穴(一般挖40厘米见方的植穴),准备好造林地。株 行距可采用2X3米;在立地条件较差的地方,可适当加密,以提早郁闭,促进干形通直。
        海南石梓萌芽力强,萌条生长又快,因此多用地径粗1.5厘米以上的苗木作低切干造林 (留苗干高3 - 5厘米左右),一般造林成活率80%以上。
        造林可在雨季初、中期进行(海南以5 - 8月为宜,华南地区在春雨造林),以便当年有 较长的生长期,有利于干形的培育。
        造林方法与其他树种相同,但应注意低切干造林其穴内回土时应成小丘形,切干应露 出于丘顶1厘米,以免切干积水土埋,造成死亡。
        造林后约7天开始萌芽,3 - 4个月左右萌条达到50厘米高左右就应结合第一次抚育选 择萌条,每穴保留较健壮的1一2条,待第2年抚育时选留1条。
        (四)抚育
        由于容易开杈影响干形,造林后头两年需要加强抚育管理,每年砍草、松土扩六两次, 结合进行修枝整形,砍除过多的萌条。若有个别过于弯曲的植株,径粗3 - 5厘米以下者,可 以进行平茬重萌,使其萌出比较通直的主干,幼林一般在3 - 4年开始郁闭,郁闭后抚育次 数可适当减少,但仍需注意砍除藤蔓,以免缠绕树干,影响林木生长和材质。
        选择萌条后的1一2年内要注意抹芽,促使干形通直。在有条件的地方最好在造林初斯 进行林粮间作,间种玉米、木薯、花生等,一年后幼林可基本郁闭,树髙达到2.7米,胸径3厘米,冠幅2米。

木材性质及林产品利用

        海南石梓心材比例大,占直径的80%,淡蓝灰色带黄色,木材纹理通直,结构细致,材质初而稍硬,易加工,干燥后少开裂,不变形,极耐水湿,不受虫蛀;材色鲜淡一致,切面具光泽,生长轮呈花纹,较美观。适作造船、车辆、家具、桥梁、桩木等用材。
        木材巨观构造与柚木相似,物理力学性质亦相近。

更新

无相关信息

主要虫害防治

        海南石梓的害虫有石梓金花虫〔CrasPedonta leayana insulana (Gressitt)〕、小金花虫、金龟子、天蛾(两种)、天蚕蛾(两种)及石梓天牛〔Xylorhiza adusta (Wied.)〕等。以. 石梓金花虫为害最重。在海南尖峰岭林区终年有活动,多在5 - 7月间发生,每年可发生5 - 6代。每代历时45 - 60天。幼虫和成虫均能为害,尤以成虫为甚,啃吃叶片和嫩枝皮,严重 时成片幼林如火烧,影响林木生长。防治方法在4一5月间当成虫大量活动时,可利用它 的假死性,人工捕杀成虫。卵、幼虫及蛹也可用人工捕杀。起苗时,将有害虫的枝叶切除烧 毁。也可用90%敌百虫2,000倍液喷杀成虫;或者保护及利用天敌,如长腿绿蜘蛛和大腿. 蜂等。

经济价值

无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