团花

别名:黄梁木(广西)、咪更昔(壮语)、麦格冬(云西西双版纳傣语)

学名:Anthocephalus chinensis (Lain.) Rich ex Walp

科名:茜草科(Rubiaceae)

区域:广东、广西、福建南部 地区、滇南地区(滇南海拔1,000米以下地区)、

标签:湿润


        团花在我国云南省南部有自然分布。由于生长非常迅速,10年左右即可成材,在1972 年第七届世界林业会议上,被称为“奇迹树”。除在团花自然分布区内逐步扩大人工栽培外, 在我国南部适宜地区也先后开始引种栽培,效果良好。

形态特征

        常绿或半落叶乔木,髙达35米,主干通直圆满。树皮幼时灰褐色、平滑,老时褐色, 具纵裂纹。侧枝长而平展,先端稍下垂。树冠伞形。幼苗茎绿色,四棱形。主干及枝条均具 海绵状髓心。托叶较大,卵状三角形,早落。叶对生,全缘,卵状椭圆形,长20 - 25厘米, 宽12 - 17厘米,幼树叶大小变异大,叶长有的可达40 - 70厘米,下面疏被柔毛,羽状脉。 头状花序,顶生,花冠漏斗状,黄白色,子房下位,花柱长伸,花萼宿存,熟时黄棕色。蒴 果小、四裂。种子小,有棱。

分布

        国外分布从斯里兰卡、印度沿赤道直达菲律宾、印尼一带,北界延伸至中缅、中越边 .境。在我国主要分布在云南南部勐腊、勐卷、景洪等地,北至普文。云南西部临沧、耿马等 边境地区,以及广西十万大山等地区亦有分布。我国东南部广东、福建等地已先后引种栽培。
        我国云南、广西团花自然分布区的范围,约位于东经99 - 108°,北纬21°30'-22°30',偏置于北回归线以南。分布的海拔髙度在云南多见于450 - 650米,在850 - 1,000米的地区 仍有少量分布;而在广西则多见于200 - 350米的丘陵、低山、沟谷等土壤湿润的地区,450 米以上未见其分布。

生物特征

        团花集中分布地区的年平均温度多在20 - 24°C,绝对最高温度30 - 40°C,绝对最低温 度4 - 10°C,降雨量1,500 - 5,000毫米,基本无霜,属热带气候型。在年平均温度髙于 19.5°C,绝对最低温为0 - 4.6°C的南亚热带南部(准热带),团花也有少量分布。
        对霜害抗性差。云南关坪附近的团花遭受1973年底寒潮的侵袭,最低气温曾下降到 一2°C,霜日达4 - 5天,使团花出现不同程度的寒害。
        团花生长受湿度影响也较大。云南景洪地区热量条件充足,但降水量只有1,200毫米, 较为干热,团花自然分布少。又如云南普文地区平均温度大于10°C的积温与勐腊相近,但 前者水湿条件差,致使团花在5 - 10年生时树髙和胸径仅有動腊地区的45 - 65%。
        喜光树种,要求充足的光照条件。天然更新的幼苗,多见于空旷地,在热带季雨林内, 不见团花分布。它多生长在上述林分破坏后形成的次生杂木林中,而且是首先进入的先锋树― 种。当其他树种长起以后,团花就很难进入。通常与团花伴生的树种有八宝树、中平树、 菲岛桐、布渣叶、苦楝、刺桐、重阳木、多种榕树等次生喜光性树种。而在比较干热地区, 则常与木棉、黄杞、水锦树、余柑子等混生。
        喜生于近水低地,河流两旁。对土壤要求较严,在砖红壤性红壤、黄色砖红壤性土,红 色石灰土及紫色土上均能生长,但以土壤疏松、湿润、深厚为好;在经过翻耕的肥沃土壤上 生长特别迅速。
        综上所述,在温度高、湿度大,基本无霜期的气候条件下,光照充足,土壤深厚肥沃的 地区是团花最好的生境条件。
        团花生长迅速。人工栽培的团花,在云南勐苍地区9年生髙达17.5米,胸径达44.5厘 米,单株材积1.2立方米以上;在广州从云南引种的团花,8年生高达15米,胸径达35 厘米,单株材积0.65立方米。
        团花生长的速度,尤以最初10年更甚,据云南林科所五株解析木材料说明5年生以 前是树高生长旺期,年平均生长量3 - 3.5米,10年生以前是径生长旺期,年平均生长量 3 - 4厘米。树高和胸径年生长量虽分别在5、10年以后即开始下降,但材积连年生长量直 至50年都大于材积的平均生长量,尚未达到个体的数量成熟期,说明团花不但生长快,袞 退也晚,适于培养大径级用材。

生长与发展

无相关信息

造林技术

        ( - )采种
        在西双版纳地区的团花,5月现蕾,6 - 8月开花,10 - 12月为果实成熟期。果熟时及时采收,以免鸟兽啄食。当果实呈黄色时,即可开始采收。果采回后需堆置10天左右,待 果实变软后搓洗取种,然后用布袋(不可用纱布)过滤,暸干后用40 - 60目细筛过筛,即 得咖啡色的种子。种子千粒重0.04 - 0.05克。每公斤种子2,000 - 2,500万粒。
        据云南热带植物所试验,种子在一般C藏条件下,一年以后发芽力迅速下降,而以贮藏 6 - 9个月的种子发芽率较髙,一般在40%左右,最高达60%。种子在密闭容器中冷藏,发 芽力可保持二年。
        (二)育苗
        团花种子极小,初生幼苗也极小,所以育苗要按细粒种子的做法力求细致。一般选土壤 肥沃、排灌方便的地方作育苗地,在深耕细整施足基肥后,作高床进行撒播育苗。床面要力 求细平,并喷水使充分湿润。播种量每平方米0.2 - 1.0克,播时种子拌草木灰或细土,往 返播数次以保证均匀。播后床面要经常保证湿润,一般用喷雾器喷水,避免幼苗倾倒。
        播种季节在云南南部地区,以4一8月为好。此时月平均气温都在22°C以上,播后8 - 10天开始发芽,再过2 - 3天可出齐。半月后场圃发芽率可达26 - 46%。有的地方提前到 2 - 3月播种,以争取苗木当年有较长的生长期,但此时气温较低,播后20天以后才开始发 芽出土,场圃发芽率低,出苗不够整齐。
        播前进行温水浸种处理48小时,能起良好效果。温水浸种以50°C或60°C效果最好, 半月发芽率比对照的提髙一倍左右。温度低于40°C效果差些,而温度超过70°G则不及对 照。
        团花苗期生长速度慢。幼苗生长要求具备足够的光照,较高的温度和土壤湿度。为此要 经常喷水,并用塑料薄膜覆盖。除草要及时,否则均严重影响壮苗培育。当幼苗出现2 - 3 对真叶,根深4厘米左右,即可移床或入营养袋,苗很小,可用竹签作移植工具。移植时要 搭萌棚,恢复长势后即可撤除。
        (三)造林
        根据团花的生态要求,仅在我国南部热带、南亚热带的湿热地区进行人工造林。造林地 宜选在山麓、谷地、山腹或平缓坡顶,土层深厚,肥沃湿润的地段,土质以轻粘土、粘壤 土、壤土或细沙土为宜,常年排水不良的地方不宜选用。云南南部飞机草生长旺盛的地段均 宜种植团花。团花更适于在“四旁”种植。
        造林前要细致整地,可结合林粮间作进行全垦或带垦。造林季节在云南多在雨季开始时 (5 - 6月)进行栽植,生长效果最好,月平均高生长达40厘米,7 - 8月造林成活率仍较 髙,但杂草丛生,造林费工,造林后生长速度差。
        造林采用的苗木有裸根苗、裸根截干苗和营养袋苗三种,后二种成活率髙。
        团花树冠幅大,幼龄生长迅速,故初植密度不宜过大。造林头二年进行林粮间作的,可 采用长方形配置,株距4米,行距8米,?不进行林粮间作的,采用正方形配置,株行距各6 米。在城镇附近,小径材需要量大的地区,可适当密植。
        (四)幼林抚育
        热带地区杂草殖生极为迅速。团花幼苗喜光,造林后必须及时除草,尤以头年更为重 要。当幼苗开始出现侧芽时,需将侧芽摘除,以促进主干高生长的速度。

木材性质及林产品利用

        木材淡黄色,纹理通直,组织均匀,无特殊气味,加工容易,干燥快,不易开裂变形, 油漆胶粘性能良好,耐腐性差,但防腐剂注入容易。木材气干容重0.372克/立方厘米,体积 干缩系数0.358%。团花木材的强度接近于华山松(大理)和大青杨(东北),而比泡桐(河 南)略高。
        团花木材中等,可作家具、车厢板以及建筑装饰用材;也是火柴杆、人造纤维、纤维 板、胶合板等优良原料。

更新

无相关信息

主要虫害防治

        1.猝倒病幼苗茎基部受害倒伏死亡,此病多发生在5~6月。防治方法,参照马尾松 苗猝倒病。
        2.疫病染病苗木常从叶尖开始,向叶基、幼茎蔓延,使叶片变色、下垂、卷缩以致 全株干枯。此病多发生在连续培育团花苗的圃地。发病时应及时喷65%代森锌500 - 600倍 液或1:1:300的波尔多液,10天左右一次。加强苗期管理,采用轮作或土壤消毒,都是重要 的预防措施。
        3.蟋蟀、地老虎、金龟子参见水杉及柠檬桉有关虫害。
        4.卷叶螟为害幼树叶,甚至炷入幼树顶端托叶间,损害顶芽和幼茎,影响植株高生 长。多发生在8 - 11月。可用80%敌敌畏乳剂1,500倍液或敌百虫或40%乐果乳剂1,000 倍液喷杀。人工剪除卷叶部分,也较有效。
        5.白蚁见杉木虫害部分。

经济价值

无相关信息